一開始,用我簡單的思考邏輯跟想法,我覺得他們同時累積資本的原因在於:

1.  顯示其能力
2. 吸引資方捐款
3. 可提高名聲

那又為何不能整合?大概是因為:

1. 分割資源...沒有人想在統合中喪失自己的勢力,所以各據一方以確保方便掌控當地資源
2. 想統合、坐大,但卻沒辦法...因為大家實力相當,同質性高,再加上資訊不對稱
3. 有必要嗎?可能他們也覺得沒這個必要...
    整合雖可獲得更大資源,但組織營運不易;
   也有可能是理念不同;
   或者是想取得區域代表性以保有固定客源或類似當地特有團體等想法;
   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這個團體本身就沒有這個野心


在看完很多文章之後,另外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宗教團體在上古時代就存在了,從他出現後,就再也沒斷過,連中國歷史上著名消滅宗教事件,也沒因此讓宗教消失或減少,相反的,還越來越多。

到今日,她們確實成為社會上甚至經濟體系中很重要的一個力量,像慈濟等宗教慈善團體,竟然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募到大筆資金去幫助別人,同時也有很多人投身其中。那像他們,能夠快速而大量籌募到資金的原因,大概是因為他們能輕易的滿足投資者吧!現在的宗教團體龐大而有組織,也就如同我在資料3中找到的文章所言,他們正在朝向企業化發展。如果我們就以這個角度來看,似乎也挺有趣,好像也說的通。怎麼說呢?也許信徒或投入資金或勞力的人,我們可以把他們比喻成投資者,他們要求的效用可能就是心安或者助人的快樂等等,而這些,正好符合宗教所能帶給大家的部份,人們需要心靈的慰藉,那是在於比較追求自我的部份,但現在台灣人生活品質條件都比以往來的好,所以有了更多心力可以超脫自我,而去幫助別人。我想很多人在於物質或基本條件都滿足的情況下,會想提供一些幫助給別人,帶給自己的是超脫誤直屬於心靈層面的滿足。所以這是不是一種大眾願意把資本投入宗教團體的原因?那宗教團體當然就像企業一樣,在要達到滿足大眾的情況下,他要先獲得足夠的資金,雖然是宗教,但是在人的世界中,沒有貨幣沒有資金,很多事都沒辦法達到的。同時,在作公德外,一定要累積自己的資本,這些資本可以用來興建廟宇、印製經書等等,可以更快而更有力的將自己宣傳出去。想想,如果是名不見經傳的小團體比起有組織的大團體,民眾會將資金投給誰?當然會投給看起來比較能做事比較有組織規模的大團體,因為民眾比較信任他。

宗教團體其實也是人組成的,一定是有某一群人信奉著相同的理念,組成一個團體,好讓這個理念可以傳達出去甚至讓她不斷傳承下去,或者是可以幫助更多人,這些應該都是宗教團體們所希望的吧。那該怎麼達成呢?當然首要步驟就是讓團體一直存在接著擴大影響力在慢慢讓他傳承下去,那要讓團體存在的話,當然就是要累積資本以吸引更多民眾與信徒啦!所以我想這就是他們會持續累積資本的原因吧。

那又為何大家不整合呢?如果再用企業的角度去看的話,那可能就是因為他們奉行著不同的理念,雖然有一些可以相通,但是還是有許多細節部份的思維已經深植他們腦中,那是不可能輕易被說服的,所以當他們無法融合時,自然出現競爭。這就有一點像是完全競爭市場,有好多好多企業,大家有不同團隊、不同文化、不同理想等等,也因為這樣的因素,只會有越來越多競爭者,讓團體越來越多,卻沒辦法整合。企業界還可能因為他們有利可圖的情況下,會選擇合併公司,但宗教在這點卻與企業稍稍不同,他們有超脫物質生活的部份,他們會加入精神層面的神聖性,那這部份就不是這麼好整合的了,所以要整合不太可能。

不過也是有很大的宗教團體,可能還跨國界,那是因為他們組織夠大,做的事民眾看的到也信任他們,所以他們資金來源更廣,也可將觸角深入更多地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uckfis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