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 1721-1790)於乾隆(1711925日-179927日)期間,到達中國蘇州。當時的蘇州與其祖國--英吉利相似,正蓬勃發展棉紡織等相關手工業。但是,由於中國與英國之間風土民情的差異,其手工業發展的形勢與內容亦有差異。下文即以家庭制度、商業組織說明十八世紀中國與英國商業發展之異同。

一、家庭制度

以中國之家庭為例,中國人的家庭制度是大家庭,即使子孫長大各自成家立業了,仍然共居生活。例如,以稻米為主食的江南地區,單靠農業即可養活眾多人口。此外,當時的經濟作物也很發達,因此即使是成員眾多的家庭共有一塊地,還是足以生存。另外,雖然當時紡織業很發達,仍會受到物價波動的影響,所以大部分的人也不願意放棄作為經濟來源之一的農業,形成以農業為主、手工業為輔,或手工業為主、農業為輔的大家庭。

相形於英國之家庭制度,英國家庭在子孫長大後,只有家中的一或兩個孩子能拿到土地,其他的孩子則拿著父母留下來的錢,必須自己找一份職位。此外,十八世紀中葉,英國政府推動一連串的圈地運動,此舉雖使每一位農民都分到一塊土地,但大部分農民分得的土地,卻小到無法養活全家人,至使大部分的小農民被迫將土地賣給大地主。而這些無地維生的農民,便往城市集中,形成新的勞工階級。再加上當時發達的手工業,工廠制度漸漸形成,其中大部分的工人都是無產階級。

二、同業組織

明朝中葉開始,國家的税賦由原來徵收實務為主的稅制,轉而折成銀兩繳納,此一收稅方式的改變促進商業的發展,至使地理環境較差的地區也開始較遠程的貿易。為增強商業貿易之便利性,中國形成巨大的商業組織集團。在中國最為有名的商幫莫過於徽、晉兩幫,此一「幫」名之由來,源自於當時大量的同鄉在外地工作,而且人數眾多,這些商人彼此相濡以沫,對外人多以祖籍地為幫名。由此可見,商幫的形成與地緣關係頗有相關性。由於商幫組織之形成,同業者若至他鄉經營,為維護同鄉的利益,即以「會館」為同共聯繫與保護之地。會館的功能眾多,最重要之目的在於保護自己的利益,達到聯合壟斷的效果。

除商幫外,另有以工匠為主組成的行幫,其性質和英國的工會較為類似,是由同一工作性質的工匠組合而成的組織。行幫也會透過罷工的方式爭取工資的提高,或對政府提出抗議。但行幫的組織不像英國的工會那麼大,也不如英國工會那麼發達,只有在中國手工業較發達的幾個地方才有行幫的存在。不論是由商人所組成的商幫或是工人所組成的行幫,他們都有一個必然的組織就是行會。行會即是各行各業用來跟政府打交道的重要組織。除了以抗爭、罷工的方式威脅政府,他們也各有行規,例如:減少彼此競爭、劃一員工待遇等。

而英國之商業組織,即為工會。英國的工會原為工人之俱樂部,多是相同或工作性質類似的工人集結在一起,作為社交場所。十八世紀,英國已經開始發展資本主義,大資本家為了降低生產成本,不斷的剝削勞工。當時的工人大部分都是窮困的無產階級,他們集結起來以後,就可以透過罷工或是抗爭的方式對工廠施壓,以獲得更高的薪資或福利制度。但因為十八世紀工業革命才起步未久,工會的力量亦較薄弱,所以對當時的資本家影響有限。

中國的商幫、行會基本上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以便在市場上作聯合壟斷或是和政府抗衡,由同業關係組成的團體;而英國的工會是一群較為貧困的工人為了維護自己利益所組合起來對抗資產階級的團體。

 

 

 

 

 

參考書目:

王國斌《轉變中的中國》

時英出版社《話說徽商》《話說晉商》

張明宗《明清江南紡織業》

王文霞《英國工會與工會主義的發展-上》

中國經濟史論壇 http://economy.guoxue.com/index.php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uckfis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